关键词
人物库 宋朝
杜衍北宋 978 — 1057
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
【生卒】:978—1057 【介绍】: 越州山阴人字世昌
真宗大中祥符元年进士
历仕州郡,以善辨狱闻。
治政不以威刑督吏,人惮其清整。
仁宗特召为御史中丞,兼判吏部流内铨,改知审官院,治事明敏,属吏不能为奸利。
庆历三年枢密使次年同平章事,支持范仲淹富弼所施新政
为相百日而罢,出知兖州
太子少师致仕。
封祁国公
卒谥正献
全宋诗
杜衍九七八~一○五七),字世昌越州山阴(今浙江绍兴)人。
真宗大中符祥元年(一○○八)进士清乾隆绍兴府志》卷三一)。
扬州观察推官,知平遥县通判晋州,历知、扬、天雄、永兴、并等州军。
仁宗初为御史中丞兼判吏部流内铨,宝元二年(一○三九)复知永兴军
庆历三年(一○四三)枢密使,主持新政
次年九月同平章事枢密使,因新政裁抑侥倖,为权贵嫉视,为相仅百日而罢,出知兖州
七年,以太子少师致仕,退居南都(今河南商丘)凡十年。
皇祐中封祁国公
嘉祐二年卒(《续资治通鉴长编》卷一八五),年八十。
谥正献
宋史》卷三一○有传。
 杜衍诗,以影印文渊阁《四库全书》本《两宋名贤小集》所收《杜祁公摭稿》一卷为底本,参校《事文类聚》前集(简称类聚)、《苕溪渔隐丛话》(简称丛话)等书。
另从《式古堂书画汇考》等书中录诗十四首。
全宋文·卷三一八
杜衍九七八——一○五七),字世昌越州山阴(今浙江绍兴)人。
大中祥符进士
历仕州县,时称良吏
累迁工部郎中河北都转运使,还为枢密直学士,出知天雄军。
仁宗特召为御史中丞,兼判吏部流内铨,改知审官院。
工部刑部侍郎,加龙图阁学士,知永兴军开封府
康定元年,拜同知枢密院事,改枢密副使
三年,迁吏部侍郎枢密使
四年,拜同平章事集贤殿大学士、兼枢密使
后以尚书左丞出知兖州,年七十致仕,封祁国公
嘉祐二年卒,年八十,谥正献
宋史》卷三一○有传。
宋登科记考
字世昌谥号正献(一云“文献”)。
越州山阴(今浙江绍兴)人。
大中祥符元年(1008年)进士第四。
同中书门下平章事
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
文中地点一览(电脑自动提取,难免有误,仅供参考)
郑绅北宋 ? — 1127
全宋文·卷二六二二
郑绅
——一一二七),开封(今河南开封)人,徽宗显肃皇后郑氏之父。
始为直省官,以后贵。
政和元年二月,以太子少师开府仪同三司
宣和五年十一月封太师
靖康元年四月封乐平郡王
靖康二年卒,淳熙十四年八月追谥僖靖
见《宋会要辑稿》礼五八之八三,《宋史》卷二○、二二《徽宗纪》及卷二四三《后妃传》下。
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
文中地点一览(电脑自动提取,难免有误,仅供参考)
胡宿北宋 996 — 1067
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
全唐诗》收诗19首,小传云:“胡宿,唐末人。
”误。
胡宿(995—1067),字武平常州晋陵(今江苏常州)人。
宋仁宗天圣二年(1024)进士第
历官翰林学士等职。
官至枢密副使
卒谥文恭
宋史》有传,《欧阳文忠公文集》卷三四有墓志。
今存《文恭》50卷。
宋诗纪事》卷一一收其诗。
全唐诗》沿《唐诗鼓吹》卷八之误而收作唐人,所录诸诗,皆见《文恭》。
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
【生卒】:996—1067 【介绍】: 常州晋陵人字武平
仁宗天圣二年进士
累迁知湖州,继前任滕宗谅兴学校,筑石塘百里捍水患,民号胡公塘。
历知苏州两浙路转运使,迁翰林学士,拜枢密副使
英宗治平三年,罢为观文殿学士、知杭州
次年致仕。
卒谥文恭
有《文恭》。
全宋诗
胡宿九九五~一○六七),字武平常州晋陵(今江苏常州)人。
仁宗天圣二年(一○二四)进士
历官扬子通判宣州、知湖州两浙转运使修起居注知制诰翰林学士枢密副使
英宗治平三年(一○六六)尚书吏部侍郎观文殿学士杭州
四年,除太子少师致仕,命未至已病逝,年七十三(《欧阳文忠公文集》卷三四《胡公墓志铭》)。
谥文恭
墓志铭称有文集四十卷,《直斋书录解题》著录《胡文恭集》七十卷,久佚。
今所见者,有《唐诗鼓吹》、《吴郡志》、《天台续集》、《两宋名贤小集》、《宋诗纪事》、《积书岩宋诗删》等各收有胡宿诗。
清四库馆臣从《永乐大典》辑出胡宿诗文一千五百馀首,编为《文恭》五十卷,又搜辑散见于他书者为《补遗》一卷。
收入《四库全书》和《武英殿聚珍版丛书》时,删去其中青词乐语十卷,并将《补遗》编入,定为四十卷。
北京大学图书馆藏有清抄《文恭》五十卷,《补遗》一卷,仍为四库馆臣初辑本面貌。
宋史》卷三一八有传。
 胡宿诗,以《武英殿聚珍版丛书·文恭集》为底本,校以清抄五十卷本(简称清抄本)、影印文渊阁《四库全书》本(简称四库本),并参校《吴郡志》、《天台续集》、清陆贻典等刻《唐诗鼓吹注解》等书。
另辑得之集外诗,附于卷末。
全宋文·卷四三七
胡宿九九六——一○六七),字武平常州晋陵(今江苏常州)人。
天圣二年进士第,为扬子
集贤校理通判宣州,知湖州
久之,为两浙转运使,召修起居注知制诰,迁翰林学士
嘉祐六年枢密副使
治平三年,罢为观文殿学士、知杭州
明年,以太子少师致仕,未拜而薨,年七十二,赠太子太傅谥文恭
所著有《文恭》七十卷。
宋史》卷三一八有传。
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
文中地点一览(电脑自动提取,难免有误,仅供参考)
赵概北宋 996 — 1083
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
【生卒】:996—1083 【介绍】: 宋应天府虞城人字叔平
仁宗天圣五年进士
开封府推官
出知洪州,筑临江石堤,水不为患。
历官知制诰
苏舜钦等以群饮被逐,言预会者皆馆阁名士,为之开脱。
翰林学士,聘契丹,甚见礼重。
嘉祐间累官至枢密使参知政事
太子少师致仕。
退居十五年,尝集古今谏争事为《谏林》。
卒谥康靖
全宋诗
赵概九九六~一○八三),初名禋字叔平虞城(今河南虞城北)人。
仁宗天圣五年(一○二七)进士(《青箱杂记》卷八)。
通判海州,为集贤校理开封府推官
历知徐州应天府
修起居注
累官枢密使参知政事,以太子少师致仕。
退居十五年,于神宗元丰六年卒,年八十八(《青箱杂记》卷八作八十六)。
太子太师谥康靖
宋史》卷三一八、《东都事略》卷七一有传。
今录诗四首。
全宋文·卷四三六
赵槩(九九六——一○八三),字叔平初名禋南京虞城(今河南虞城西南)人。
进士第通判海州
集贤校理开封府推官
出知洪州
加直集贤院、知青州滁州
天章阁待制知制诰
苏州,入为翰林学士
龙图阁学士郓州应天府,代韩绛御史中丞
嘉祐七年,自枢密副使参知政事
熙宁初,拜观文殿学士、知徐州
左丞吏部尚书,以太子少师致仕。
集古今谏诤事为《谏林》一百二十卷上之。
元丰六年卒,年八十八,谥康靖
著有《日记》一卷、《见闻录》二卷、集若干卷。
宋史》卷三一八有传。
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
文中地点一览(电脑自动提取,难免有误,仅供参考)
欧阳修北宋 1007 — 1072
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
【生卒】:1007—1072 【介绍】: 吉州庐陵人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
欧阳观子。
少贫,从母郑氏学。
仁宗天圣八年进士
西京推官,与尹洙梅尧臣以歌诗唱和。
景祐间馆阁校勘,作文为范仲淹辩,贬夷陵
庆历中知谏院,改右正言知制诰,赞助新政
新政失败,上疏反对罢范仲淹政事,出知、颍等州。
召为翰林学士
嘉祐二年知贡举,倡古文,排抑“太学体”,文风大变。
五年,擢枢密副使次年参知政事
英宗初,以尊英宗濮王为皇,起濮议之争。
神宗立,请出知蔡三州
以反对王安石新法,坚请致仕。
能诗词文各体,为当时古文运动领袖,后人称唐宋八大家之一。
平生奖掖后进,曾巩王安石苏洵父子俱受其称誉。
亦擅史学,与宋祁新唐书》,自撰《新五代史》。
有《欧阳文忠公集》、《集古录》、《六一词》等。
全宋诗
欧阳修一○○七~一○七二),字永叔号醉翁,晚又号六一居士卢陵(今江西吉安)人。
仁宗天圣八年(一○三○)进士,初仕西京留守推官
景祐元年(一○三四),召试学士院,充馆阁校勘
三年,因范仲淹事切责谏官高若讷,降为峡州夷陵
四年,移乾德
宝元二年(一○三九),迁武成军判官
康定元年(一○四○),复馆阁校勘
庆历三年(一○四三)知谏院,擢同修起居注知制诰
四年,为河北都转运使
五年,庆历新政失败,因力为新政主持者范仲淹韩琦杜衍等申辩,贬知滁州,徙扬州颍州
至和元年(一○五四)权知开封府
五年,拜枢密副使
六年,进参知政事
英宗治平四年(一○六七),罢为观文殿学士,转刑部尚书亳州
神宗熙宁元年(一○六八),徙知青州,因反对青苗法,再徙蔡州
四年,以太子少师致仕。
五年,病逝颍州汝阴,年六十六。
谥文忠
有《欧阳文忠公集》。
又撰有《新唐书》、《新五代史》等。
宋史》卷三一九有传。
宋胡柯编有《庐陵欧阳文忠公年谱》。
 欧阳修诗,以《四部丛刊》影元本《欧阳文忠公集》(一百五十三卷、附录五卷)为底本。
参校宋庆元二年周必大刻本(卷三至卷六缺,简称周本,藏北京图书馆)、宋刻本(存《居士集》五十卷,有校,简称宋刻、宋刻校,藏北京图书馆)及明正统刻《居士集》(有元曾鲁考异,简称曾、曾校)。
底本系年原注目录下,今移至正文题下。
底本孙谦益等所作校记,除删去少数异体字校外,皆予保留;卷末所附考證及续添校记,亦以续校名义补入正文。
另辑得集外诗句,附于卷末。
词学图录
欧阳修1007-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卒谥文忠
庐陵(今江西吉安)人。
宋史》有传。
有《新五代史》、《集古录》、《欧阳文忠集》、《六一词》。
全宋文·卷六六三
欧阳修一○○七——一○七二),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庐陵(今江西吉安)人。
幼孤力学,天圣八年进士,任西京留守推官
景祐初召试学士院,充馆阁校勘
范仲淹谪降事致书责谏官高若讷,贬峡州夷陵,移光化军乾德
康定初召还复职,庆历间知谏院同修起居注知制诰,出为河北都转运使
以支持「庆历新政」,贬知滁州,徙扬州颍州
至和初召为翰林学士唐书》。
累擢至枢密副使参知政事
治平末,出知亳州
神宗立,徙知青州
议青苗法与王安石异,再徙蔡州
熙宁四年致仕归明年卒于汝阴,年六十六,谥文忠
尝集三代以来金石铭刻为一千卷,撰《新唐书》纪、志、表七十五卷,《五代史》七十四卷,《诗本义》十四卷,后人集其文为一百五十三卷。
吴充撰行状、韩琦撰墓志铭,《宋史》卷三一九有传。
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
文中地点一览(电脑自动提取,难免有误,仅供参考)
张方平北宋 1007 — 1091
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
【生卒】:1007—1091 【介绍】: 应天宋城人字安道号乐全居士
仁宗景祐元年举茂才异等科,复中贤良方正科。
历知昆山县通判睦州
西夏入犯,上平戎十策。
知谏院,论建甚多,主与西夏讲和。
累进翰林学士,拜御史中丞,改三司使
出知数州府。
英宗治平中召拜翰林学士承旨
神宗即位,拜参知政事,反对任用王安石,极论新法之害。
太子少师致仕。
既告老,而论事益切,于用兵、起狱尤反复言之。
卒谥文定
有《乐全集》。
全宋诗
张方平一○○七~一○九一),字安道号乐全居士应天宋城(今河南商丘)人。
仁宗景祐元年(一○三四),举茂材异等,为校书郎,知昆山县
又举贤良方正,迁著作佐郎通判睦州
召直集贤院,俄知谏院
知制诰权知开封府御史中丞三司使
端明殿学士判太常寺
坐事出知滁州,顷之,知江宁府,入判流内铨
侍讲学士滑州,徙益州
复以三司使召,迁尚书左丞、知南京
未几,以工部尚书秦州
英宗立,迁礼部尚书,知郓州,还为翰林学士承旨
神宗即位,除参知政事,与王安石政见不合,又转徙中外,以太子少师致仕。
哲宗元祐六年卒,年八十五。
司空谥文定
有《乐全集》四十卷。
事见《东坡后集》卷一七《张文定公墓志铭》。
宋史》卷三一八有传。
 张方平诗四卷,以影印清文渊阁《四库全书》本《乐全集》为底本,校以清吴兴陶氏抄本(简称陶本,藏北京图书馆),清抄本(藏北京图书馆),清抄季锡畴校本(简称季本)。
又据《栾城集》等辑得集外诗,附于卷末。
全宋文·卷七八二
张方平一○○七——一○九一),字安道号乐全居士应天宋城(今河南商丘)人。
少颖悟,景祐元年举茂材异等,宝元元年又中贤良方正
西夏叛,上《平戎十策》。
知谏院知制诰,进翰林学士,拜御史中丞三司使
出知、益等州府,十易藩镇。
英宗召拜翰林学士承旨
神宗即位,除参知政事,寻以父忧免。
服阕,以观文殿学士留守西京,又历数郡。
极论新法之害。
数请老,元丰二年太子少师致仕,元祐六年卒,年八十五,谥文定
深识三苏父子,故苏轼终身敬事之。
有《乐全集》四十卷(存)、《玉堂集》二十卷、《注仁宗乐书》一卷。
王巩张公行状》(《乐全集》附录),《宋史》卷三一八本传。
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
文中地点一览(电脑自动提取,难免有误,仅供参考)
苏颂北宋 1020 — 1101
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
【生卒】:1020—1101 【介绍】: 泉州同安人,徙居丹阳字子容
苏绅子。
仁宗庆历二年进士
江宁
皇祐五年召试馆阁校勘同知太常礼院
集贤校理,编定书籍。
英宗即位,为度支判官
神宗立,擢知制诰知审刑院,因奏李定拜官不合章法,落知制诰,出知婺州
元丰初权知开封府,改沧州
奉旨编纂《鲁卫信录》。
哲宗元祐初,除吏部尚书侍读,以邃于律历提举研制新浑仪。
元祐七年右仆射中书侍郎,为相务使百官守法遵职,量能授任。
后罢知扬州,徙河南
绍圣末致仕。
有《苏魏公集》、《新仪象法要》、《本草图经》。
全宋诗
苏颂一○二○~一一○一),字子容,本泉州同安(今属福建)人,以父绅葬润州丹阳(今属江苏)而徙居,遂占籍丹阳
仁宗庆历二年(一○四二)进士(清王捷南《福建通志稿·苏颂传》)。
皇祐五年(一○五三),召试馆阁校勘同知太常礼院
嘉祐四年(一○五九),迁集贤校理,充编定馆阁书籍官。
六年,出知颍州
英宗治平二年(一○六五)三司度支判官
四年,出为淮南转运使
神宗熙宁元年(一○六八),擢知制诰
二年,因奏事不当免。
四年,出知婺州,移亳州
七年,授秘书监、知银台司,未几,出知应天府杭州
元丰元年(一○七八)权知开封府,坐治狱事贬知濠州,改沧州
哲宗元祐元年(一○八六),诏判吏部,寻充实录馆修撰兼侍读
四年,迁翰林学士承旨
五年,除右光禄大夫、守尚书左丞
七年,拜左光禄大夫、守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
八年,罢为观文殿大学士集禧观使
复知扬州
绍圣四年(一○九七),以太子少师致仕。
徽宗建中靖国元年卒,年八十二。
有《苏魏公文集》七十二卷(其中诗十四卷),由其子于宋高宗绍兴九年(一一三九)编成,流传至今。
事见本集卷五《感事述怀诗》自注、《名臣碑传琬琰集》中集卷三○宋曾肇撰《苏丞相墓志铭》。
宋史》卷三四○有传。
 苏颂诗,以影印文渊阁《四库全书·苏魏公文集》为底本,校以丁丙八千卷楼本(简称丁本,藏南京图书馆)、清道光间苏廷玉刻本(简称道光本)、北京图书馆藏清钞本(简称钞本)等。
丁本较底本多四首诗,依原次编入集中。
底本卷二八中的乐章、春帖子、口号及新辑集外诗一首,编为第十五卷。
全宋文·卷一三○八
苏颂一○二○——一一○一),字子容泉州同安(今属福建厦门)人,徙居丹阳(今江苏丹阳)
绅子。
庆历二年进士,授宿州观察推官,徙知江宁县,调南京留守推官
皇祐五年召试,除馆阁校勘,历集贤校理同知太常礼院,编定集贤院书籍。
出知颍州,迁度支判官,为淮南转运使
修起居注,擢知制诰知通银台司知审刑院
出知婺州,徙亳州
召归,勾当三班院,出知应天府
复知银台司,再出知杭州
元丰初权知开封府,降知濠州,坐事罢。
起知沧州,召判尚书吏部
元祐初
刑部尚书,迁吏部,兼侍读,改翰林学士承旨
五年三月,拜尚书左丞
七年,拜右仆射中书侍郎
八年三月,罢为观文殿大学士集禧观使,出知扬州
绍圣四年,以太子少师致仕。
建中靖国元年五月卒,年八十二。
司空魏国公
南宋理宗时追谥正简
尝校订《神农本草》等医书多种,主持研制水运仪象台,著《新仪象法要》,为宋代杰出科学家。
又编《华戎鲁卫信录》二百卷。
为文驯雅有体,有文集七十二卷。
曾肇《赠司空苏公墓志铭》(《曲阜》卷三),《宋史》卷三四○有传。
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
文中地点一览(电脑自动提取,难免有误,仅供参考)
冯京北宋 1021 — 1094
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
【生卒】:1021—1094 【介绍】: 鄂州江夏人字当世
仁宗皇祐元年进士第一
将作监丞通判荆南府
还,直集贤院,判吏部南曹同修起居注
出知扬州江宁府,还为翰林学士知开封府
神宗立,改御史中丞
反对王安石变法,数论其更张失当。
熙宁三年,除枢密副使,进参知政事
苏轼刘攽外制
吕惠卿谮劾,罢知亳州
徙知成都府,安抚蕃部。
哲宗即位,拜保宁军节度使,知大名府
太子少师致仕。
卒谥文简
有《灊山》。
全宋诗
冯京一○二一~一○九四),字当世鄂州江夏(今湖北武昌)人,一说咸宁(今属湖北)人。
仁宗皇祐元年(一○四九)进士(《续资治通鉴长编》卷一六六)。
通判荆南军还,直集贤院,判吏部南曹同修起居注,试知制诰
岳父富弼当政,避嫌出知扬州,改江宁府,以翰林侍读学士召还,纠察在京刑狱
翰林学士知开封府
出知太原府
神宗立,复为翰林学士,改御史中丞
熙宁三年(一○七○),擢枢密副使(同上书卷二一三)。
四年,进参知政事
因数论新法,出知亳州,历渭州成都府河阳府。
哲宗即位,拜保宁军节度使、知大名府,改镇彰德
晚年为中太一宫使侍讲,改宣徽南院使
太子少师致仕。
绍圣元年卒,年七十四。
谥文简
有《灊山》(《鹤林玉露》乙编卷四),已佚。
事见《名臣碑传琬琰集》下集卷一六《冯文简公京传》。
宋史》卷三一七有传。
今录诗七首。
冯京1021—1094北宋官员。
字当世
鄂州江夏(今湖北武昌)人,一说咸宁人
宋仁宗皇祐元年(1049)己丑状元,为宋朝最后一位三元(解元、会元、状元)及第的状元
历官翰林学士扬州知州枢密副使成都知府宣徽南院使保宁军节度使,以太子少师致仕。
因反对王安石变法,罢知亳州成都等地。
卒后追赠司徒谥文简
有《灊山》(已佚)。
曾向苏轼讲述黄鹤楼的有关故事,苏轼据之作《李公择黄鹤楼诗因记旧所闻于冯当世者》一诗。
全宋文·卷一三六二
冯京一○二一——一○九四),字当世鄂州江夏(今湖北武汉)人,富弼之婿。
皇祐初进士,自乡举、礼部以至廷试,皆为第一,以守将作监丞通判荆南府
太常丞、直集贤院同修起居注
先后以龙图阁待制右正言扬州江宁府,以翰林学士知开封府,以端明殿学士太原府
神宗即位,复为翰林学士,改御史中丞,擢枢密副使,进参知政事
以反对王安石变法,罢知亳州,改渭州,徙成都府,以观文殿学士河阳
哲宗立,拜保宁军节度使、知大名府,又改镇彰德
元祐七年,告老,以太子少师致仕。
绍圣元年卒,年七十四,谥文简
著《文集》、《奏议》凡三十卷。
宋史》卷三一七有传。
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
文中地点一览(电脑自动提取,难免有误,仅供参考)